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小孤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阔与遗憾交织的复杂情绪。
前两句用"九派流"和"一峰秋"形成宏大与孤高的对比,展现了长江的浩渺和小孤山的挺拔。就像用无人机拍下的全景:蜿蜒的长江分出无数支流,而江心一座山峰孤零零地立着,在秋色中显得格外清朗。
中间四句像一组特写镜头:先夸小孤山像孤胆英雄般撑起整片江汉平原,连著名的金山、焦山在它下游都显得矮了一截。接着镜头拉近,看到山岩边翠绿的树木点缀着红枫,山顶的楼阁被夕阳染成淡红色,就像一幅水墨画突然有了色彩。
最后两句道出诗人的矛盾心理:虽然"乘风破浪"的航行很平常,但遗憾没能停船好好欣赏这座仙山。就像现代人坐高铁经过美景时,隔着车窗拍照的惋惜——明明近在眼前,却只能匆匆一瞥。
全诗妙在把一座山写出了英雄气概("独撑江汉"),又用"活翠""淡红"让它鲜活可亲,最后用"未泊舟"的遗憾勾起读者共鸣,让人也想亲眼看看这座让诗人念念不忘的江心孤峰。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