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与群臣共游园林的欢乐宴会,充满了盛世气象和君臣和谐的氛围。
前四句交代了宴会背景:在气候宜人的长安城(三秦地),早春二月花草繁茂。祭祀仪式刚结束,大家凑份子办了这场宴会。这里"奠璧"指祭祀,"合钱"指AA制,说明宴会是大家共同出资的,显得很亲民。
中间六句生动描写了宴会场景:嫩绿的柳条仿佛能编成结,粉红的桃花含苞待放。大臣们像优雅的鹓鹭(象征品级高的鸟)般从容赴会,宴会上还有龙鱼戏水的表演助兴。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所有人,连天上的云彩都显得喜气洋洋,百姓们也都在传颂这份喜悦。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群臣感念皇恩浩荡,决定把这场盛会记录下来。这里的"记言书"可以理解为要写文章歌颂这次活动,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恩,也展现了文人的职责。
全诗用明快的笔调,通过"柳翠桃红"等鲜活的春日意象,配合"鹓鹭""龙鱼"等祥瑞象征,勾勒出一幅其乐融融的君臣同乐图。既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当时文人"润色鸿业"的创作特点。诗中"喜气""欢声"等直白的表达,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宴会的欢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