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维扬
玉梅初花倚灯暖,折插君装一枝短。
此花能为十日开,可送君行千里远。
大江越角连吴头,残年风雪青棠舟。
笛底君心托离雁,樽边吾梦随飘鸥。
西陵驿楼画笳语,北固山城暮钟雨。
天寒沙冻无兰杜,曾我诗怀堕清苦。
君今别我还索诗,君已欲去吾何辞?
深春隋苑多烟月,莫揽杨花惹鬓丝。
此花能为十日开,可送君行千里远。
大江越角连吴头,残年风雪青棠舟。
笛底君心托离雁,樽边吾梦随飘鸥。
西陵驿楼画笳语,北固山城暮钟雨。
天寒沙冻无兰杜,曾我诗怀堕清苦。
君今别我还索诗,君已欲去吾何辞?
深春隋苑多烟月,莫揽杨花惹鬓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送别的温情画面,既有对友人的不舍,又饱含对未来的期许。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像冬日里的一杯暖茶,让人回味。
开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玉梅花在灯下初绽,诗人折下一枝短梅插在友人行装里。这枝花虽只能开十天,却要陪伴友人千里远行——这里用"十日花"与"千里路"的对比,既写梅花生命短暂,又暗喻情谊绵长,比直接说"我会想你"更打动人。
中间八句用"大江""风雪""离雁""飘鸥"等意象,勾勒出苍茫的送别场景。特别是"笛底君心托离雁"两句,说笛声里藏着友人的离愁如孤雁,酒杯边诗人的思念似飘鸥,把抽象的情绪写得可见可感。后四句的"西陵驿楼""北固山城"等地名,像镜头切换般带我们穿越送别的时空,风雪中沙洲荒寒的描写,更衬托出离别的清冷寂寥。
最后六句笔锋一转,从写景回到对话。友人临别索诗,诗人说"你都要走了我怎能推辞",这种带着嗔怪的回答反而显出亲密。结尾叮嘱友人到了繁华的隋苑(扬州),别被杨花迷了眼——看似玩笑的提醒,实则藏着"莫忘故人"的深意,就像现代人说"到了大城市别忘老朋友"般朴实动人。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深情藏在日常细节里:折梅相赠是寻常举动,却比贵重礼物更显心意;说"花只能开十天",反而比"永远记得你"更真实可信。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中国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