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家家爆竹送年残,我独柴门早掩关。
有债未知何日了,无钱翻得此身闲。
凄凉灯火三更后,潦草盘飧一夕间。
回首岁除三十六,不禁低唱念家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除夕夜的场景和作者的心情,非常真实接地气。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别人家热热闹闹放鞭炮送走旧年,而作者却早早关起破木门独自待着。这里"柴门"二字暗示家境贫寒。

中间四句直白地讲穷困现状:欠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但正因为没钱反而落得清闲。夜里只能点着昏暗的灯火,年夜饭也吃得很简单。这些细节特别真实,比如"潦草盘飧"(随便凑合的年夜饭)、"凄凉灯火"(昏暗的油灯),把穷苦人家的年味写得入木三分。

最后两句是感慨:回想过去三十六个除夕,忍不住低声哼起思乡的曲子。这里"念家山"可能是家乡民谣,透露出想家又无奈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妙在: 1. 用"别人家热闹"反衬"自家冷清",画面感很强 2. 不避讳说穷,反而说"无钱得闲",有种苦中作乐的幽默 3. 从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生活细节入手,让人感同身受 4. 结尾的乡愁不直说,用"低唱"的动作含蓄表达

就像现在过年时,有人发朋友圈说:"看你们晒年夜饭,我泡面加蛋也很香",既心酸又带着豁达。这种真实的生活感慨,穿越几百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