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寿父赠桂珠篇
嫦娥采香广寒陌,兔杵摇空响秋碧。
染香拂天移素烟,捣碎黄金失金色。
五丝绕环云纚纚,玄珠联翩出秋水。
天风羽衣生晚香,兰叶枯寒九华佩。
仙人骑羊白山下,招手蓬莱促烟驾。
树边吴质未全醒,粉霞绶冷花飘零。
染香拂天移素烟,捣碎黄金失金色。
五丝绕环云纚纚,玄珠联翩出秋水。
天风羽衣生晚香,兰叶枯寒九华佩。
仙人骑羊白山下,招手蓬莱促烟驾。
树边吴质未全醒,粉霞绶冷花飘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秋夜场景,核心意象围绕"桂花"展开,通过神话元素和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其独特魅力。
前四句用嫦娥在月宫采香的画面开篇:秋夜里的捣药声(兔杵)与桂花香交织,月光下的桂花仿佛被仙气浸染,连金色都显得朦胧。这里用"捣碎黄金"的比喻,既写桂花颜色,又暗指月宫的神秘力量改变了常理。
中间四句转入更精致的描写:桂花瓣像用五彩丝线串成的珍珠项链,又像从秋水中跃出的晶莹珍珠。晚风中的桂花香与枯兰叶形成对比,突显其鲜活的生命力。"九华佩"暗示这是仙人佩戴的珍宝。
最后四句出现神话群像:骑羊的仙人、吴刚(吴质)在桂花树下醉眠,花瓣如彩带般飘落。这里把桂花飘零的景象浪漫化为仙人聚会的余韵,用"粉霞绶冷"的意象将凋零也写得唯美。
全诗最妙处在于:1)将桂花同时赋予黄金的华贵和珍珠的温润;2)用"香"贯穿全篇,从视觉到嗅觉构建立体画面;3)通过仙人醉眠的细节,让神话传说变得亲切可感。诗人实际是通过月宫桂花,表达对人间美好事物易逝的怜惜。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