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夏末秋初的雨后景象,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的交织,流露出诗人既想归隐又难舍壮志的复杂心境。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池塘里菱角荷叶疯长,却有一半已经凋零,仿佛吴宫遗址上残留的宫女小队。雨后的断虹挂在群山上,方塔四周吹来带着凉意的风。这里用"吴宫"典故暗示繁华易逝,断虹、凉风等意象营造出转瞬即逝的美感。
五六句将视野拉远:长夜将尽时,月光与银河渐渐淡去;溪水倒映着天空,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这两句用天地交融的景象,暗喻诗人内心天人合一的隐逸向往。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说自己虽然知道归隐山林、横槊赋诗并非长久之计("长算"),但还是忍不住想向前挑战("挑两翁")。这里的"两翁"可能指代两位隐士前辈,透露着诗人既羡慕隐士生活,又不甘完全放弃建功立业野心的矛盾心理。
全诗妙在把自然景物写得既空灵又暗含力量,就像断虹、凉风这些看似柔弱的意象背后,藏着诗人"犹欲前驱"的锐气。这种刚柔并济的笔法,正好对应着诗人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挣扎,让读者感受到古代文人典型的精神困境。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