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纳凉的闲适场景,充满了自然意趣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景:山崖边种着修长的竹子,城南这处小天地仿佛与世隔绝。这里用"界小天"巧妙表现出纳凉之地的幽静,像个小世外桃源。
中间四句写人和自然互动:来这里的人都是随缘而至,六月酷暑中这份闲情格外特别。远处江面能平视飞鸟,敞开的窗户传来蝉鸣。诗人用"平看鸟"和"俯听蝉"两个动作,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悠然自得的心境。
最后两句最妙:清风留不住,索性借来在客堂小睡。这里把无形的风写得像可以借用的物品,既表现夏日对凉风的珍惜,又透露出随性洒脱的生活态度。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画出一幅夏日消闲图。诗人通过观察竹、鸟、蝉这些日常景物,捕捉到生活中最朴实的诗意,让人感受到炎夏中一份难得的清凉与闲适。这种善于发现平凡之美的心态,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