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自勉

潮阳瘴烟黑,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閒。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效,月食二万钱。
自请西南来,此行非窜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吏部节,不知蜀道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蜀道自勉》是作者在赴任蜀地途中的自我激励之作,通过描绘艰险的旅途和内心的坚定,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1. 开篇的艰难处境
诗的开头描述了赴任路上的恶劣环境:潮阳地区瘴气弥漫,远离京城八千里。作者提到自己虽然立过大功,却因得罪权贵被贬到偏远之地。这里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暗含了对自己遭遇的无奈。

2. 旅途的凶险
诗中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旅途的危险:白天在江雾中穿行,夜晚听着汹涌的江涛入睡;蛟龙和怪物时不时攀附船舷,鱼龙吐火,仿佛在故意吓唬人。这些夸张的描写不仅突出了蜀道的艰险,也象征了人生路上的种种挑战。

3. 内心的坚定
尽管环境险恶,作者却表现出超然的淡定。他说“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意思是只要心中有正道,外界的威胁就不足为惧。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自身信念的坚守,不因外界的动荡而动摇。

4. 自我激励与责任感
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没什么功劳,却享受着丰厚的俸禄(“月食二万钱”),因此主动请求到西南任职,并非被迫流放。他强调蜀山虽险但可以攀登,蜀道虽高但可以行走,上无瘴气、下无波涛,走起来反而觉得安稳。这里既有对蜀道实际困难的轻描淡写,也有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5. 以韩愈为榜样
最后两句提到“惟怀吏部节,不知蜀道难”,这里的“吏部”可能指唐代文学家韩愈(曾任吏部侍郎),他曾被贬潮州,但始终坚守节操。作者以韩愈为榜样,表示自己也会像他一样,不因路途艰难而畏惧,反而会更加坚定。

总结
这首诗的核心是通过描绘赴任途中的艰险,表达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与坚韧。他并不抱怨环境的恶劣,而是用轻松的语气将困难淡化,同时以历史上的贤者为榜样,激励自己勇往直前。这种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以责任感和信念支撑前行的精神,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