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送别友人颜倅去江西时所作,通过历史典故和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两句"槛外江流知几霜,烦君著语吊滕王":江水流淌不知经过多少岁月,拜托你代我去凭吊滕王阁。这里用"几霜"暗示时光流逝,同时引出江西名胜滕王阁,为下文铺垫。
中间四句用三个典故表达人生感悟: 1. "琴中谁识啼乌曲"用蔡邕听琴辨杀气的典故,暗喻知音难觅。 2. "酒后任称司马狂"借司马相如酒后狂放的典故,说人生不妨洒脱一些。 3. "阁序尚留唐篆刻,剑光何预晋兴亡"说滕王阁序虽在但王勃早逝,张华宝剑也未能阻止晋朝灭亡,表达功名富贵终成空的感慨。
最后两句"此行遍览遗踪了,历有徵书出建章":希望你此行看遍历史遗迹后,能等到朝廷的征召文书。这是对友人未来建功立业的祝福,用"建章"(汉代宫名)代指朝廷。
全诗特色: 1. 巧妙串联多个典故却不显堆砌 2. 将送别之情与历史沉思结合 3. 最后转折到对友人的祝福,情感积极
诗人通过江西的历史遗迹,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鼓励友人保持豁达心态,最终落脚在对友人前程的期许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送别诗"既伤别又勉励"的典型情感结构。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