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
振衣浴罢体更轻,竹杖投石声彭觥。
空山昨夜龙洗窟,雨过万壑泉纵横。
山灵知我有默祷,故遣松风作前导。
一峰阴见一峰晴,天柱中央翠于埽。
元同先生昔隐居,洞天长锁琅函书。
前游日夕未曾到,恨身不得乘飙车。
穿尽幽篁履苔石,惊见谽谺洞门坼。
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
此中日月停两丸,想像九夏尤清寒。
微明秉炬触暗壁,古灵题字来寻看⑴。
玲珑乳窦隔凡处,路接华阳不归去。
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
空山昨夜龙洗窟,雨过万壑泉纵横。
山灵知我有默祷,故遣松风作前导。
一峰阴见一峰晴,天柱中央翠于埽。
元同先生昔隐居,洞天长锁琅函书。
前游日夕未曾到,恨身不得乘飙车。
穿尽幽篁履苔石,惊见谽谺洞门坼。
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
此中日月停两丸,想像九夏尤清寒。
微明秉炬触暗壁,古灵题字来寻看⑴。
玲珑乳窦隔凡处,路接华阳不归去。
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游洞霄宫、探访大涤洞天的奇妙经历,充满了仙气飘飘的山林意境和寻幽访胜的乐趣。
开篇写沐浴更衣后神清气爽,竹杖敲击山石发出清脆声响。昨夜山中刚下过雨,仿佛真龙洗过洞穴,万千溪涧水流奔涌——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雨后山泉的壮观。接着写山神似乎知道作者心中所求,特意派松风引路,山峰阴阳交替的奇景中,天柱峰青翠得像是被扫过一样干净。
中间部分提到古代隐士元同先生曾在此隐居,洞中藏有仙家典籍。作者遗憾上次来去匆匆未能深入,这次终于穿过幽深竹林,突然发现洞门大开如同天工开物。这里用"捣药禽""桃花笑客"等仙话意象,暗示此地是神仙居所。
最精彩的是探洞过程:洞中仿佛停驻着日月,盛夏时节仍觉清凉。作者举着火把摸索前行,在石壁上发现古人题字。那些钟乳石洞窟美得不似人间,道路似乎通向仙境,让人流连忘返。结尾处说"洞中浮云如柳絮",既是实写洞中水汽缭绕的景象,也暗喻超脱尘世的心境。
全诗就像一部迷你山水纪录片:既有"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又有"探秘仙人洞"的奇幻,最后留下"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余韵。通过这次重游,作者不仅看到了更美的风景,似乎也获得了心灵上的洗涤。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