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在广州津亭远眺的壮丽景色,同时抒发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境。
前四句写景:黎明时分来到江边小洲,寒气让远处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澈。江水像天空一样碧蓝,朝阳把海天交界处染成红色。诗人用"水纹天上碧"的巧妙比喻,把水天相连的景象生动呈现;"日气海边红"则捕捉了日出时海天交界处的光影变化,画面感极强。
后四句抒情:眼前奇异的景色让诗人感慨,幸好人与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最后用"乘槎"(乘木筏)的典故,表明自己只是随遇而安,并非刻意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去建功立业。这里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把常见的日出景象写得如此清新脱俗,又自然地将个人情怀融入其中。特别是"水纹天上碧"这个比喻,把水天相接的朦胧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最后两句的对比,更凸显出诗人不慕荣利的洒脱胸襟。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