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边关将士写给亲友的内心独白,用朴实语言道尽了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家国情怀。
前四句像在唠家常:诗人说自己多年在西部边疆执笔从军(可能担任文职工作),连喝酒时都难得放松。白天写军事文书写得手腕酸痛,晚上讨论战术争得嘴角起泡——用"腕劳脱""舌疮痍"这种夸张又接地气的描述,让人瞬间感受到戍边工作的繁重。
后四句转向深沉表白:他像发誓般说对朝廷的忠诚坚如磐石,但操心国事已让他早生华发。最后两句特别有意思——如果真要记录战功铸刻在金属板上(古代记功方式),他幽默地说自己文笔还行,可以像韩愈写碑文那样胜任。这里既有自信,又暗含"其实我不在乎虚名"的洒脱。
全诗妙在将军人日常(写公文、熬夜开会)与宏大主题(忠诚、功名)自然融合,既有"加班到嘴角起泡"的现代打工既视感,又有"鞠躬尽瘁"的传统精神。末尾的幽默自比韩愈,更让铁血形象多了文人式的可爱。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