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破败的小镇景象,反映了底层百姓艰难求生的社会现实。
前四句写小镇的生存状态:外来流民和本地居民混居,人们从早到晚只顾着追逐利益。隔壁县城的穷苦人家靠打猎捕鱼为生,而靠近沙地的贫瘠土地几乎无人耕种——这些描写勾勒出一个资源匮乏、民生凋敝的生存环境。
后四句转向抒情:诗人望着无边无际的秋日红叶,看着北方昏暗模糊的道路,身处偏僻之地无人造访,连喝酒时都听不到新鲜事。这些意象透露出深重的孤独感和对现实的无奈,红叶与黄云的色彩对比更强化了苍凉氛围。
全诗通过白描手法,用"钓弋""少耕耘"等具体生活细节,配合开阔苍茫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明代底层社会的真实画卷。诗中既有对百姓疾苦的客观记录,也暗含诗人对世风日下的忧虑,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沉的人文关怀。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