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张助甫凉州书以二诗见寄时助甫已移江左二首 其一

岁入飞黄净虏尘,上书归似玉门人。
边歌醉学伊州曲,河水寒流积石春。
尚有公车留倦客,只今开府用词臣。
江南渐近渔樵地,嬴得相逢白发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朋友张助甫从凉州(今甘肃一带)寄来的书信后写的回赠之作。当时张助甫已调任江南,诗中既有对边塞生活的回忆,也有对友人境遇变化的感慨。

前四句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阔景象:战马飞驰扫净了敌人扬起的尘土,朋友曾像汉代守玉门的将士一样上书请求归乡。在边关饮酒高歌时,醉醺醺地学着唱当地民歌,黄河水裹挟着寒意流过积石山,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里用"净虏尘""玉门人"等典故,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豪情与思乡之情。

后四句转到现实:朝廷还留着我们这些疲惫的官员,如今江南地区更需要擅长文辞的臣子。江南渐渐成了可以隐居打渔砍柴的地方,只是没想到重逢时彼此都已添了白发。这里"公车"指朝廷征召,"开府"指地方长官,透露出对仕途漂泊的无奈,以及岁月流逝的淡淡伤感。

全诗通过"战马-民歌-黄河"的边塞画卷与"江南-渔樵-白发"的现状对比,既赞美了友人曾经的戍边功绩,又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生聚散的唏嘘。最动人的是最后"相逢白发新"的细节,把多年老友重逢的复杂心绪凝聚在新生的白发上,平淡中见深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