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避暑

水郭凉生六月馀,玉箫风外彩云舒。
金茎露美谁曾到,石步廊岑事已殊。
栩蝶梦回山阁静,柔丝游处夜窗虚。
细吟殿阁微凉句,羽扇无功献帝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避暑的宁静美好景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精髓和魅力:

1. 环境描写:诗的开头“水郭凉生六月余”,形容了一个在六月酷暑中依然清凉宜人的地方。这里的“水郭”可能是指靠近水边的城郭,这样的地方往往空气湿润,凉爽宜人。

2. 意境营造:“玉箫风外彩云舒”,诗人通过“玉箫”和“彩云”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仙风道骨、宁静美好的意境。玉箫在古代常用来象征高雅的音乐,彩云则给人一种飘渺、美好的感觉。

3. 对比手法:“金茎露美谁曾到,石步廊岑事已殊”,这里通过对比,将金茎上的露珠的美妙和石阶小道的幽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幽静美好环境的喜爱。

4. 情感抒发:“栩蝶梦回山阁静,柔丝游处夜窗虚”,诗人以栩栩如生的蝴蝶和轻盈的丝线来比喻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一种在宁静环境中,心情也变得愉悦、轻松的情感。

5. 结尾总结:“细吟殿阁微凉句,羽扇无功献帝居”,诗人通过对殿阁微凉诗句的细吟,以及对羽扇无用功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避暑环境的美好,以及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之情。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意境的营造、情感的抒发,将一个避暑的宁静美好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