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恭亨母联

有子几诗狱蒙冤,知苏母能为滂母;
不才亦束刍赴吊,愧徐君之于郭君。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关于纪念吴恭亨的母亲去世的。挽联在中国文化中是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的一种诗歌形式。让我们分步骤来解析这首挽联的含义:

首先,我们先看上联:“有子几诗狱蒙冤,知苏母能为滂母”。这句话中,“有子几诗狱蒙冤”,是指吴恭亨因写诗而入狱并蒙受冤屈的经历。这是对其人生经历的回顾和缅怀。“知苏母能为滂母”,则是用古代的故事来比喻吴恭亨的母亲。这里用了苏婴和滂母两个古代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吴恭亨母亲的赞美和尊敬。苏婴的母亲和滂母都有智慧和大义,作者在此用她们比喻吴母,表明吴母也是一位理解并支持儿子追求正义的明理之人。

接着看下联:“不才亦束刍赴吊,愧徐君之于郭君”。这里的“不才亦束刍赴吊”,表示即使自己才疏学浅,也带着敬意和哀思前来吊唁。“愧徐君之于郭君”,则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未能亲自前去吊唁的遗憾。“徐君”和“郭君”在此可能是泛指逝去的朋友或长辈,表达出对逝者的遗憾之情和对逝者家属的慰问之意。这句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于朋友的离世深感遗憾和内疚的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挽联通过对吴恭亨及其母亲的赞美,以及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亲自前去吊唁的遗憾和内疚。整首挽联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表达方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