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池边的闲适画面,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季节流转的韵味。
开篇用归巢的乌鸦点出黄昏时分,落叶突然让人惊觉秋天已至。"虎掌烟芒"形容稻穗像老虎爪子一样饱满金黄,"雁头霜叶"则写枫叶如大雁头顶般红艳却已干枯,用动物特征比喻植物,生动展现秋收与凋零并存的矛盾美感。
中间两句用燕子飞离、野鸭戏水的动态画面,暗示季节变迁——燕子像拉开又合拢的帘幕般飞走,野鸭成双成对在波光中起伏。这些生灵的自由姿态,与后文诗人的醉态形成巧妙呼应。
最后诗人醉卧岸边小舟,故意把船横在岸边,假装自己是个醉卧江湖的狂士。这种孩子气的举动,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把秋日闲适的情趣推向高潮。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秋日vlog,既有稻穗特写,又有飞鸟长镜头,最后以诗人微醺的自拍结尾,充满生活意趣。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