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极强。
首联“杰阁临衢道,楼高足振衣”直接点明地点和动作:诗人站在繁华路口的雄伟高楼上,楼高风大,衣襟都被吹得飘动起来。一个“振”字让读者仿佛感受到猎猎风声,为全诗奠定了开阔的基调。
中间两联用四幅明快的画面展现春日胜景:
1. “三峰当槛出”是近景——推开窗户,三座山峰仿佛就竖在栏杆前,用“当槛出”把静止的山写得充满动感;
2. “一水抱城归”是远景——河流像手臂一样环抱着城池流向远方,“抱”字让流水有了温情;
3. “麦浪连天白”写田野——麦田在风中翻涌如浪花,与天际的白云连成一片;
4. “桃溪映日绯”写溪畔——桃花倒映在溪水中,被阳光染成绯红色。白与红的色彩对比格外鲜明。
尾联“砚池连笔架,相向觉氛稀”最有趣:诗人把远处的砚池湖和笔架山比作文房用品,说它们相对而立,让周围的空气都显得清朗起来。这种将自然景观拟人化的写法,透露出文人特有的雅趣。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航拍视频:镜头从高阁推远,掠过山峰河流,扫过麦田桃溪,最后定格在形似文具的山水上。诗人通过动态的描写(振、出、抱、连)和鲜明的色彩(白、绯),把寻常春景写得生气勃勃,更用砚池笔架的巧喻,展现了中国文人“天地即书房”的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