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山人述夫归阳羡别业

远游因好道,能诵五千文。
帽湿双林雨,衣披十岳云。
江湖犹作客,猿鹤正思君。
归去张公洞,秋天长啸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董山人结束远游、回归家乡的情景,展现了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前两句点明董山人远游的目的是为了求道,他能熟读《道德经》(五千文),暗示他是一位有修为的修道之人。"帽湿双林雨,衣披十岳云"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云游四方的经历:帽子被山林的雨水打湿,衣衫上还带着各大名山的云雾,说明他走过了很多地方。

中间两句转折写现状:虽然还在江湖漂泊,但家乡的猿猴和仙鹤(象征隐士生活)已经在思念他了。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动物写得很有灵性,衬托出归隐生活的美好。

最后两句想象他回到阳羡(今江苏宜兴)张公洞后的生活: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他的长啸声会在山洞中回荡。这个结尾很有意境,既表现了隐士的自由洒脱,又用声音在山洞中的回响暗示修道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雨帽云衣、猿鹤相思、洞中长啸等意象,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的修道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妙的是全诗没有直接说"隐居真好",而是用一系列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这种生活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