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吟

十载三朝里,孤峰五夏僧。
开扉怜月堕,抚竹看云兴。
黯黯何所极,冥冥天欲层。
草堂清兴发,遥见下方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僧人十年清修的生活画面,充满宁静的禅意和孤独的美感。

前两句"十载三朝里,孤峰五夏僧"用数字勾勒出时间感:十年间历经三个朝代,五个夏天独自在孤峰修行。这种时间计量方式特别能突出修行生活的漫长与孤独。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美的部分:僧人打开柴门,看见月亮缓缓西沉;轻抚青竹时,望见云雾在山间升腾。这里"怜月堕"的"怜"字用得极妙,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懂得僧人的孤独,特意来陪伴他。"黯黯何所极,冥冥天欲层"则用叠词营造出山色渐暗、天幕低垂的朦胧意境。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当草堂里的清幽意趣达到极致时,突然看见山下远远亮起的灯火。这个"下方灯"的意象很有深意,既打破了前文的孤寂感,又暗示着修行者与尘世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山居生活的静谧之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孤独却不寂寞"的境界——僧人独自修行,却有明月、竹云相伴;看似远离尘世,却又与人间灯火保持着微妙的联系。这种生活状态,或许正是现代人忙碌生活中最向往而不可得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