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吟隐游吴门

寒江买棹催遄征,何如缓泛六桥寻鸥盟。
侯门怀刺谒掌傧,何如散策孤山探梅信。
吟隐豫章之耳孙,调高琢句期颛门。
西江不住来西湖,唤醒晚唐诸老魂。
有时吐出惊人语,定须贵杀雒京楮。
脍炙人口徒属餍,还来只字不堪煮。
行吟荏苒岁欲暮,束装又问吴中路。
节翁旧有珠履缘,何况荐书袖无数。
此行一句直万钱,十句唾手腰可缠。
归来卸却扬州鹤,推敲调度权架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黄吟隐的人从江西(豫章)到杭州(西湖)游历,现在又要去苏州(吴门)的故事。诗人通过对比和调侃的方式,既赞美了朋友的才华,又暗含了对功名利禄的看淡。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理想生活的对比(前四句) 用两个"何如"(哪里比得上)的对比句,表达了诗人心中更向往的生活: - 与其在寒冷江面匆匆赶路,不如在西湖六桥慢慢划船、与鸥鸟做朋友 - 与其去权贵家递名片求见,不如去孤山散步赏梅花 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喜爱,对官场应酬的厌倦。

2. 夸赞朋友才华(中间八句) 说黄吟隐是江西才子,写诗水平高到能"唤醒晚唐诗人的灵魂"。他的诗句金贵得像洛阳的纸张(当时名贵),人们传诵他的诗就像吃美味(脍炙人口),但诗人调侃说这些称赞其实不能当饭吃。这里既有真诚的赞美,又带着幽默的调侃。

3. 临行赠言(最后六句) 说黄吟隐年底要出发去苏州,带着很多推荐信("袖无数"),预言他肯定能靠才华赚钱("十句唾手腰可缠")。最后两句最有趣:等他从扬州回来,就把这些功名像卸包袱一样扔掉("卸却扬州鹤"),安心当个管文书的小官就好。这里"扬州鹤"是典故,比喻贪心什么都想要的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轻松幽默的语气说严肃话题 - 通过日常场景(划船、赏梅)表达深刻的生活态度 - 对朋友既真心夸奖又不失风趣 - 最后用典故开玩笑,暗示功名利禄不如简单生活

诗人想表达:你虽然很有才华,但别太追求功名,简单自在的生活更可贵。这种劝诫方式不严肃说教,反而让人会心一笑。

盛烈

盛烈,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有《岘窗浪语》,已佚。事见《江湖后集》卷一一。今录诗十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