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由的境界。
前两句"身似壶丘见湿灰,倏然一去离尘埃"用湿灰比喻生命的短暂易逝,表达了诗人突然看破红尘、远离俗世纷扰的决心。就像一堆被水打湿的灰烬,生命看似存在实则已失去活力,诗人因此决定彻底离开这个让他感到束缚的尘世。
后两句"海山兜率无分别,风马云衣自往来"展现了诗人向往的自由境界。在他心中,无论是人间仙境(海山)还是佛教圣地(兜率天)都没有区别,表达了他超越宗教界限的豁达。最后用"风马云衣"这样飘逸的意象,描绘出灵魂像风中的云彩一样自由来去的画面,体现了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传递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