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奉陪座主徐公及韩丈子蘧放舟夹山漾欲游栖贤不果归登岘山作四首 其三
𨕖胜初期汗漫游,栖贤不到恨空留。
桥低忽碍寻山路,兴尽非关冒雨舟。
瓦灶分泉烹紫笋,印泥开瓮试清篘。
买田合向吴兴住,蟹舍鱼庄一网收。
桥低忽碍寻山路,兴尽非关冒雨舟。
瓦灶分泉烹紫笋,印泥开瓮试清篘。
买田合向吴兴住,蟹舍鱼庄一网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老师、朋友一起乘船游玩,原本想去栖贤寺但没去成,最后登上岘山的经历。全诗充满生活情趣和豁达心态,我来逐句解析:
开篇说"原本计划要痛快地玩一场",但"栖贤寺没去成心里有点遗憾"。这里用"汗漫游"形容无拘无束的游玩计划,而"恨空留"三个字把小小的遗憾写得很有味道。
中间四句特别生动:先是说"桥太矮挡住了去路",但马上解释"不是因为下雨才扫兴"。这里用桥低这个具体细节,把游玩中的小意外写得活灵活现。接着描写"用瓦灶煮泉水泡紫笋茶,打开封泥尝新酿的酒",两个生活场景充满烟火气,说明虽然计划有变,但大家依然玩得很开心。
最后两句最妙,突然说"干脆在吴兴买块地住下吧",这样"螃蟹鱼虾一网就能捞到"。这看似随口的玩笑话,其实展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行程被打乱没关系,反而发现了新的乐趣。
全诗妙在把一次"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出游写得趣味横生,通过煮茶喝酒、畅想田园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古人对待生活的智慧:与其纠结遗憾,不如享受当下。特别是最后买田的突发奇想,那种洒脱劲儿特别感染人。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