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中州之行七月七日姜西溟唐实君赵文饶惠研溪杨耑木宫友鹿项霜田钱亮功汤西厓冯文子杨次也陈元之家声山饯饮于陈六谦邸舍席间酬别

屋檐秋网拂蟏蛸,弦月如弓挂一弰。
剪烛谈深宜夕馆,看花人散忆春郊。
穷无好句供传写,老不中书代解嘲(实君见送诗有舍人官职是虚名之句)。
来本无名归亦得,只愁饮饯累贫交。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即将远行时,一群好友为他设宴送别的场景。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复杂心境。

前两句用"屋檐下的蜘蛛网"和"弯月如弓"的意象,营造出初秋夜晚的静谧氛围,暗示离别时刻的淡淡忧愁。中间部分回忆了与朋友们"深夜秉烛长谈"的温馨,以及"春日赏花后各自散去"的怅惘,形成今昔对比。

诗人自嘲年纪大了写不出好诗句("穷无好句"),官职也只是虚名(回应朋友诗中"舍人官职是虚名"的说法),这种幽默中带着对仕途的释然。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说自己来去本无牵挂,唯一担心的是这场饯行让清贫的朋友们破费。这种处处为友人着想的体贴,让普通的送别诗有了更温暖的人情味。

全诗语言朴实如话,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唠家常般自然。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人生起落的豁达,还暗含对朋友经济状况的体谅,展现了传统文人交往中可贵的情义与风度。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