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丛台

一眺丛台上,孤城秋暮时。
绮罗言已寂,芳草暗含滋。
泣露蒐移堞,衔花雀隐枝。
忽闻雍里曲,并落照眉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丛台远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沉的怀古之情。

前两句"一眺丛台上,孤城秋暮时"直接点明场景:诗人独自站在丛台上,在深秋傍晚时分眺望孤城。一个"孤"字既写城池的孤立,也暗示诗人的孤独心境。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意象展现眼前景象:曾经繁华的歌舞场所如今寂静无声("绮罗言已寂"),只有野草在暗中生长("芳草暗含滋")。露珠像眼泪般挂在城墙上("泣露蒐移堞"),鸟儿衔着花朵藏在树枝间("衔花雀隐枝")。这些描写充满画面感,用自然景物衬托人事变迁。

最后两句"忽闻雍里曲,并落照眉池"是神来之笔:忽然听到古曲声传来,与夕阳一同映照在眉池中。这里的音乐与光影交织,将现实与历史、听觉与视觉完美融合,让整首诗的意境得到升华。

全诗通过"丛台"这一历史遗迹,以秋暮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苍凉而唯美的画面。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感慨,但通过对景物的精心选择与描绘,自然流露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诗中"泣露"、"衔花"等拟人化的描写尤为动人,让无情的自然景物也带上了情感色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