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非常朴实温暖,讲的是作者收到老家亲人寄来的土特产时的心情。
第一句"秦中欢喜迎吾祖"说的是陕西老家(秦中)的乡亲们很高兴地迎接作者的祖先。这里用"迎吾祖"其实是借代手法,暗指乡亲们对作者家族的世代情谊。
第二句"知道官家不用兵"透露出一个背景:当时朝廷没有打仗,社会比较安定,所以才能顺利收到家乡寄来的东西。要是战乱年代,这种亲人间的物资往来就难了。
第三四句最有意思,作者自称"曾孙",用家族辈分表示谦逊。他说自己没为家乡做什么贡献("何所负"),但老家的华山芋头却"自多情"地寄来了。这里把芋头拟人化,说它"多情",其实是说寄芋头的赵妹情深义重。
整首诗妙在:
1. 通过日常小事(寄山芋)展现亲人情谊
2. 用"迎祖""曾孙"这些家族称谓,体现血脉相连的温暖
3. 最后用拟人手法,让普通的芋头都有了情感,显得特别生动可爱
就像现代人收到老家寄来的土特产,虽然东西不贵重,但那份乡情特别珍贵。诗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这种感动写得既含蓄又真挚。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