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述怀

廛中有个修行子,火院难离。只被推辞。恁不回头候几时。

今朝不保来朝事,大限谁知。可煞愚痴。直待荒郊咬齿儿。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人生感慨的诗词,名为《采桑子 述怀》。让我们逐句解析:

1. “廛中有个修行子,火院难离。”
这句描述了人生的现实情况。“廛中”指的是尘世中,充满繁华与纷扰。“修行子”则指追求精神修养的人。而“火院”则暗喻人生的苦难和磨难,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在繁华尘世中修行的人,也难以避免生活的苦难。

2. “只被推辞。”
这句描绘了作者在面对人生挑战时的一种无力感,尽管他努力修行,但面对现实的困难时,仍然只能被现实推辞,无法摆脱困境。

3. “恁不回头候几时。”
这句话中的“恁不回头”,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的留恋和不舍。作者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总是停留在过去,要向前看,活在当下。否则,错过了机会,后悔也来不及了。

4. “今朝不保来朝事。”
这句话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今天发生的事情不能保证明天还会发生,未来充满了未知和变数。这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刻体验和理解。

5. “大限谁知。”
“大限”指的是生命的终结。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死亡的未知和无奈,没有人能够预知生命的终点在哪里。

6. “可煞愚痴。”
“可煞”是感叹词,表示强烈的情感。“愚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人生执着、执念的批评。作者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某些事物或情感,要学会放下。

7. “直待荒郊咬齿儿。”
“荒郊”暗指人生的终点,死亡后的世界。“咬齿儿”可能是对临终时刻的描绘。这句话的意思是,直到临终时刻,人们才会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描绘了人生的无常、苦难和无奈,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活在当下,不要过于执着于过去或未来,要学会放下。尽管人生充满了不确定和困难,但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坦然。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