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姜相坟次邓经略韵

欲将兴废问洪钧,来谒孤坟独怆神。
千载高风余凛凛,一池秋水自粼粼。
门前帆影来天际,林杪钟声落海滨。
此道寥寥今复振,不应渔水是东邻。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拜访姜相(一位古代贤臣)坟墓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和对高尚品德的敬仰。

开头两句说诗人想问问老天爷(洪钧)关于国家兴衰的道理,独自来祭拜坟墓时心情沉重。这里用"孤坟"和"怆神"突出了凄凉感,也暗示姜相这样的贤臣如今已被遗忘。

中间四句写景:千年来姜相的高尚品格依然令人敬畏(凛凛),墓前的池水泛着波光(粼粼)。远处有船帆从天边驶来,林中传来寺庙钟声飘向海边。这些景物描写很有画面感,水面、帆影、钟声共同营造出空旷悠远的意境,衬托出姜相精神的永恒。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姜相坚守的正道(此道)如今已很少见,但诗人相信这种精神会重新振兴。最后用"渔水东邻"的典故(指姜太公钓鱼遇明君的故事),暗示当今也会有像姜相这样的贤者出现。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沉思结合,表达了对正直品格的推崇。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生动,在怀古中寄托了对现实的美好期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虽然时代变迁,但高尚的精神永远值得追寻。

陈知柔

(?—1184)宋泉州永春人,字体仁,号休斋,一号弱翁。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台州判官。历知循州、贺州。与秦桧子秦熺同榜进士,桧当轴,同年多以攀援致通显,知柔独不阿附。解官归,主管冲祐观。有《易本旨》、《春秋义例》、《易大传》、《易图》、《诗声谱》、《论语后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