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竹笋比喻人才成长,写得生动有趣。前两句说竹笋在泥土里迟迟不冒头,并不是它偷懒,而是默默经历寒冬考验,这些苦只有它自己知道——就像有才华的人需要长期积累,外人只看到结果却不懂过程的艰辛。
后两句突然转折:昨夜一场春雷震动田野,今天你再来看,笋已经长成挺拔的竹枝,仿佛要化龙飞升。这里用"震雷"象征机遇的到来,"化龙枝"则把竹子比作即将腾飞的龙,说明只要坚持成长,时机一到就会惊艳众人。
全诗妙在把励志的道理藏在竹笋变竹子这个自然现象里,告诉我们: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的积累(前两句),也要抓住机遇的魄力(后两句)。就像现在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诗人用春雷化龙这样充满画面感的比喻,比直白的说教更有感染力。
何应龙
何应龙,字子翔,号橘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与陈允平有交(《西麓诗稿·别何橘潭》诗)。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橘潭诗稿》一卷。事见本集。何应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