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语言直白却情感浓厚。
前四句说自从朋友离开后,自己总是牵挂不已。一个人坐着发呆,常常从早到晚都提不起精神,连山林都懒得去逛了("迹如扫"形容很久没去)。这里用"孤坐"和"穷辰"(整天)的对比,突出思念带来的空虚感。
后四句突然转到石榴花开的场景:几枝石榴花开得正好,但再美也没法摘下来寄给朋友。最后直接点明主题——想念让人憔悴。这里用石榴花这个鲜艳的意象反衬思念的苦涩,鲜花越美,越显得无法分享的遗憾。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感写得特别具体:用发呆的时间长度、懒得出门的状态、看到花想寄又不能寄的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思念令人老"是怎么回事。就像现代人拍好看的照片想发给重要的人,却发现对方不在身边时的那种失落。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