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湾舟次留别姚君山别峰兄弟

久作京华客,今知去住难。
老方随计吏,名不上春官。
别酒青灯恋,离程白发拚。
眼明杨柳岸,稍喜见桅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在京城漂泊多年的游子即将离开时的复杂心情。

1. 漂泊与不舍
开头两句“久作京华客,今知去住难”直接点出主题:在京城待了很久,现在要走了,却发现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让人纠结。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就像我们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后,离开时既想解脱又充满留恋。

2. 人生的无奈
“老方随计吏,名不上春官”是自嘲:年纪大了还在为生计奔波(“计吏”指小官吏),科举考试(“春官”指礼部,主管科举)也没能考中。这两句透露出一种对命运的苦笑——努力半生,依然平凡。

3. 离别的温情与感伤
“别酒青灯恋,离程白发拚”写告别场景:在昏暗的灯光下和朋友喝酒话别,明知前路艰难(“白发拚”指拼着年老体衰赶路),却不得不出发。画面感很强,让人联想到自己与好友分别时那种既温暖又酸楚的感觉。

4. 希望藏在细节里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眼明杨柳岸,稍喜见桅竿。”虽然离别沉重,但看到杨柳岸边船只的桅杆(暗示即将启程),心情又稍微轻松了些。这种细微的喜悦很打动人——生活再难,总还有小小的期待。

总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它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朴实的语言捕捉了一个普通人面对离别、失败与未知时的复杂情绪:有不甘,有留恋,也有对未来的微弱希望。读它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古代的一个书生,也可能是为生活奔波的自己。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