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钱宗伯(谦益)文集后(集社)(丙午)

海内文章伯,周南太史公。
衣裳判白露,门巷落青枫。
兴与烟霞会,人今出处同。
白头无籍在,愁坐正书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钱谦益文集的感怀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首联"海内文章伯,周南太史公"直接点明钱谦益的文坛地位,将他比作古代著名的史官,说明他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这里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比喻。

中间两联通过具体意象展现钱谦益的生活境遇。"衣裳判白露"用清晨白露沾衣的细节,暗示他清贫的生活;"门巷落青枫"以门前枫叶飘落的画面,烘托出门庭冷落的氛围。"兴与烟霞会"说他与自然为伴,"人今出处同"则暗指他与其他隐士相似的处境。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白头无籍在"说这位白发老人已经没有了官职身份,"愁坐正书空"描绘他独自坐着,对着空白纸张发愁的情景。这两个细节生动展现了晚景凄凉的知识分子形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人物的孤独与无奈。

全诗没有用难懂的典故,而是通过白露、青枫、烟霞等常见意象,配合"白头"、"愁坐"等生活化描写,让普通读者也能体会到一位文坛大家的晚年境遇,以及作者对他的同情。这种用简单语言表达深沉情感的手法,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