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宫/高阳台 都下寒食,游人甚盛,水边花外,多丽环集,各以柳圈祓禊而去,亦京洛旧事也

波荡兰觞,邻分杏酪,昼辉冉冉烘晴。
罥索飞仙,戏船移景,薄游也自忺人。
短桥虚市,听隔柳、谁家卖饧。
月题争系,油壁相连,笑语逢迎。
池亭小队秦筝。
就地围香,临水湔裙。
冶态飘云,醉妆扶玉,未应闲了芳情。
旅怀无限,忍不住、低低问春。
梨花落尽,一点新愁,曾到西泠。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古代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日)的热闹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细腻情感。

上片(前半部分)像一幅动态的市井画卷:
1. 开篇用"波荡兰觞"(酒杯在水面漂浮)、"杏酪"(杏仁甜品)等细节,立刻让人感受到春日宴饮的惬意。阳光暖暖地烘烤着晴空,奠定了欢快的基调。
2. "罥索飞仙"写女子荡秋千像要飞起来,"戏船移景"写游船划过水面,两个动态镜头捕捉了节日的活力。
3. 最妙的是市井声音:"隔柳卖饧"——隔着柳树听见卖麦芽糖的吆喝声,瞬间激活了读者的听觉记忆。
4. 结尾"油壁相连"(华丽马车排成长队)、"笑语逢迎"的描写,如同电影长镜头,展现游人如织的盛况。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更私密的情感空间:
1. "池亭小队秦筝"突然将画面收束到小群体聚会,筝声、围坐焚香、水边洗衣裙的细节,透露着女儿家的闲适。
2. "冶态飘云"写女子醉后娇态如流云,"扶玉"(搀扶玉手)的描写既香艳又含蓄。
3. 情绪转折出现在"旅怀无限"——热闹中游子突然感到孤独,忍不住轻声问春天。这里"低低问春"的描写极其传神,把想说又无人可诉的心事化作对春天的喃喃自语。
4. 结尾"梨花落尽"呼应寒食节物候,那点飘到西泠(杭州西湖)的新愁,可能是对远方爱人或故乡的思念,留给读者淡淡怅惘。

全词妙在:
- 像运镜高手,先广角拍全景,再特写局部,最后聚焦到人物心事
- 用"卖饧声""扶玉手"等具体意象代替抽象抒情,画面感极强
- 热闹与寂寥的强烈对比,道出"越是欢笑越觉孤独"的人生体验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