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渔处
清涟万顷渟为湖,湛湛一镜涵太虚。
其旁鳞次田莓莓,四望沃若皆膏腴。
蔬畦麦陇间碧树,洲蘋岸蓼连平芜。
水村落照晚钟寺,中有一山成画图。
郑谷无此宽閒野,严濑无此浩渺区。
更于何所堪下钓,更于何所堪荷锄。
谁与卜筑于此居,峨然其冠孔氏徒。
时哉不偶堪遁世,垂缗把耒以自娱。
兴来风月入吟啸,错落吐出鲛盘珠。
人惟内省有足乐,眇视外物刍狗如。
膏粱于此且不愿,况为鳣鲔而施罛。
则知之子命名者,是特寄意耕与渔。
岂亦伯成子高之在野,庄周濠上之观鱼⑴。
其旁鳞次田莓莓,四望沃若皆膏腴。
蔬畦麦陇间碧树,洲蘋岸蓼连平芜。
水村落照晚钟寺,中有一山成画图。
郑谷无此宽閒野,严濑无此浩渺区。
更于何所堪下钓,更于何所堪荷锄。
谁与卜筑于此居,峨然其冠孔氏徒。
时哉不偶堪遁世,垂缗把耒以自娱。
兴来风月入吟啸,错落吐出鲛盘珠。
人惟内省有足乐,眇视外物刍狗如。
膏粱于此且不愿,况为鳣鲔而施罛。
则知之子命名者,是特寄意耕与渔。
岂亦伯成子高之在野,庄周濠上之观鱼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画卷,核心是表达隐居生活的自在与精神富足。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美景如画(前12句)
诗人用大量生动的画面感描写:清澈的湖水像镜子倒映天空,肥沃的田地整齐排列,菜园麦田与绿树相间,水边植物蔓延到原野。傍晚时分,水村、寺庙钟声与远山构成一幅天然图画。通过对比著名景点郑谷(狭窄)和严陵滩(局促),突出这里兼具开阔与浩渺的独特美。
2. 生活情趣(中间10句)
这里既是理想的垂钓处,又是完美的耕作地。诗人想象一位儒者打扮的隐士在此生活,时而钓鱼种地,时而吟诗赏月。用"吐出鲛盘珠"的比喻,形容创作出珍珠般美好的诗句。强调内心充实比外在物质更重要,连美食华服都不向往,更不会去捕鱼谋利。
3. 精神境界(最后4句)
点明"耕渔"不仅是劳作方式,更是寄托了像古代隐士伯成子高远离朝堂、庄子濠梁观鱼般超脱物外的精神追求。通过农耕渔猎这种最朴素的生活方式,实现心灵的自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像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
- 通过对比突出此地独一无二的美好
- 将日常农事提升到精神追求的高度
- 传递出"内心富足胜过物质享受"的生活智慧
诗人用最朴实的耕渔生活,展现了古代文人最高级的精神追求——在简单生活中获得心灵自由,在劳动中体会生命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