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从云溪归偶作

多时纵腰脚,百病成一慵。
今来眺原麓,气候归初冬。
疏树语摵摵,薄云卷空空。
视听及萧索,寸心惊飞蓬。
枯草踏成路,下与清溪通。
落日见只影,乃卧寒流中。
泽浅鱼避饵,收钓溪生风。
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
兴至偶欲赋,景失无由踪。
惟应付沈醉,何须嗟困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初冬傍晚漫步归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萧瑟寂寥的意境。

开头写诗人平时疏于锻炼,导致身体慵懒多病。这天他来到山野间远眺,发现已是初冬时节。稀疏的树木沙沙作响,薄薄的云彩飘在空中,这些萧瑟的景象让他内心突然感到一阵不安,就像被风吹散的蓬草一样飘忽不定。

他沿着被踩踏成路的枯草小径,来到清澈的溪流边。夕阳下,他孤独的身影倒映在寒冷的溪水中。溪水很浅,鱼儿都躲着不上钩,他只好收起钓竿,任溪风吹拂。

回到简陋的茅屋,昏暗的灯火更添凄凉。虽然有时兴起想写诗,但灵感转瞬即逝。最后诗人感叹:不如一醉方休,何必为贫困而忧愁呢?

全诗通过一系列冬日萧瑟景象的描写,如枯草、寒风、浅溪、孤影、昏暗灯火等,营造出寂寥落寞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借酒消愁的心境。诗中"疏树"、"薄云"、"枯草"等意象生动传神,"寸心惊飞蓬"的比喻新颖贴切,将内心的飘忽不定形象地表现出来。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