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黎元洪联

六旬又五年,耽尽忧,吃尽苦,所为谁来,到于今国徽全改,法统中移,读遗电十条,是我父呕出心肝,欲尽未完事业;
四月十六日,失了主,塌了天,从兹已矣,只剩下寡母帷堂,孤儿枕块,听哭声一路,予小子空挥涕泪,何处再接音容?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写给民国总统黎元洪的,情感真挚,语言直白,用普通人的生活视角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上联从逝者生平切入:黎元洪活了65岁("六旬又五年"),一生为国家操劳受尽苦难("耽尽忧,吃尽苦")。作者用"所为谁来"这个反问,既表达对逝者奉献精神的敬意,也暗含对时局变迁的无奈——如今国家体制改变("国徽全改"),法治传统中断("法统中移")。最后通过"遗电十条"这个具体细节,展现逝者临终仍牵挂国事的赤诚。

下联转到家属角度:用"四月十六日"这个具体日期强化真实感,把逝者比作家庭的"主心骨"和"天",突出亲人失去依靠的痛苦。"寡母帷堂,孤儿枕块"用白描手法呈现灵堂场景,而"听哭声一路"让读者仿佛置身送葬队伍。结尾"予小子空挥涕泪"的自称充满人情味,那个"何处再接音容"的追问,道出了所有人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力感。

全篇妙在三点:一是用"吃苦""塌天"等生活化比喻,让政治人物回归普通人身份;二是通过"遗电""哭声"等细节描写,使宏大叙事有了温度;三是将个人哀思与国家命运交织,小中见大。这种把家国情怀融入日常语言的表达方式,比单纯歌功颂德更打动人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