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筠封翁招饮榕庵
山根沮洳湿苍苔,别业重新凿石开。
但使周遭留竹树,不妨次第补亭台。
五经又课诸孙读(次公碧山以五经擢第故云),一榼频携远客来。
指点旧时门径改,双榕前岁拔风雷(门前榕树二株丙子七月为大风所拔)。
但使周遭留竹树,不妨次第补亭台。
五经又课诸孙读(次公碧山以五经擢第故云),一榼频携远客来。
指点旧时门径改,双榕前岁拔风雷(门前榕树二株丙子七月为大风所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受邀到朋友林竹筠的别墅"榕庵"做客的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闲适的生活情趣。
开头两句写别墅环境:山脚湿润处长满青苔,主人重新开凿山石修建了这座别致的宅院。这里用"湿苍苔"和"凿石开"的对比,既表现自然景致,又突出人工修葺的痕迹。
三四句体现主人的雅致:只要保留竹林树木的自然之美,亭台楼阁可以慢慢添置。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理念。
五六句转入人事:主人像他考中科举的次子一样教导孙辈读儒家经典,又经常带着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两句通过"五经"和"一榼酒"的对比,展现了书香门第既重视教育,又不失生活情趣的特点。
最后两句最有趣:诗人指着改变的门前小路说,那两棵大榕树在前年七月被狂风连根拔起。这个细节既交代了别墅名字"榕庵"的由来,又用"拔风雷"这样有力的词语,让平静的画面突然有了动态的张力,暗示即使再雅致的生活,也难逃自然力量的干预。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有静谧的庭院、读书的孩童、饮酒的宾客,最后以被狂风摧折的古树收尾,在闲适中有沧桑,在雅致中见自然,展现了传统文人既追求精致生活,又对世事变迁保持豁达的典型心态。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