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叠前韵答寒中二首 其二

曾思大海掣鲸鱼,牙后谁甘拾唾馀。
萧索轮囷吾若此,飞扬跋扈尔何如。
孤灯吐𦦨虹搜壁,万木无声雪压庐。
最后两篇尤夺气,免冠应谢不中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复杂心境,既有不甘平庸的傲骨,又有认清现实的无奈,最后以自嘲收尾,充满人生智慧。

首联"曾想在大海擒巨鲸,如今谁还愿捡别人牙缝剩饭"用强烈对比,刻画了从壮志凌云到现实窘迫的落差感。"掣鲸鱼"的豪迈与"拾唾馀"的卑微形成戏剧性反差,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颔联"我像老树盘曲萧条,你却还能嚣张跋扈"继续用对比手法。以老树自比,既显沧桑又含坚韧;"飞扬跋扈"四字活画出对方得意之态,在自怜中暗藏对世道不公的讽刺。

颈联"孤灯火焰映墙如虹,大雪压屋万籁俱寂"转入景物描写。前句用"虹搜壁"的奇幻比喻,展现黑暗中不灭的精神光芒;后句"雪压庐"的实景暗示生活重压,动静结合中见深沉意境。

尾联"最后两诗耗尽元气,脱帽谢罪不配做文章"突然转为自嘲。表面说才思枯竭,实则用反语表达对官场文章的不屑。"免冠"这个动作既幽默又心酸,在谦辞中暗含傲骨。

全诗像一部微型戏剧:前两联是理想破灭的独白,颈联转入充满张力的静场,尾联突然打破沉重来自我解嘲。这种起伏的情感节奏,让读者在短短56字中体会到人生百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