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其五

见说钟期懒听琴,空教翘首觅知音。
著书有客曾投阁,颂酒何人共入林。
梦里溪山成往事,眼前风月负初心。
芙蓉寥落三湘晚,憔悴难为泽畔唫。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孤独失落、知音难觅的苦闷心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联用"钟期听琴"的典故开篇,说现在连钟子期这样的知音都懒得听琴了,自己只能徒劳地寻找知音。这里暗示现实中难遇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第二联写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有人像扬雄那样埋头著书却遭遇不幸,也有人像陶渊明那样饮酒作乐归隐山林。但诗人感到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找不到志同道合者。

第三联是情感转折,说曾经梦想中的山水美景都成了过眼云烟,眼前的风月美景也辜负了最初的理想。这里用"梦里溪山"与"眼前风月"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最后一联以景作结,描写傍晚时分三湘地区荷花凋零的景象,说自己像屈原一样憔悴失意,连在江边吟诗的心情都没有了。"泽畔唫"暗用屈原投江的典故,强化了全诗的悲凉氛围。

全诗通过知音难觅、理想幻灭、孤独憔悴三个层次,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诗人善用典故却不晦涩,将历史人物的遭遇与自身处境自然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特别是最后以凋零的荷花映衬愁绪,画面感很强,容易引发读者对人生失意的联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