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顾丈月田以罗浮竹叶符见赠

我生探奇心,未暇历幽窈。
侧闻罗与浮,合离冠海峤。
刘仙有古坛,解种不秋草⑴。
亭亭挺明玕,主人后天老。
夜吸沆瀣杯,挥毫向翠葆。
淋漓太平符,纠缪龙蛇绕。
至今留灵踪,叶叶出意表。
虫锼并蜗篆,屈曲叠微眇。
可遇不可求,讵屑钗头䙚。
闲居穷山经,类不遗细小。
晚逢丈人厚,诗格倍精好。
先以丹灶泥,圆如芡堪咬。
次第赠数翻,片碧觑天巧。
书痴笑识字,学愧蟫鱼饱。
何况云雷文,多怪缘见少。
更闻玉局翁,洒墨亭山晓。
竹间叶点斑,感物岂异道。
安得手摘之,与此为二宝⑵。
愿寻绛囊佩,同试鹿卢蹻。
虎豹迹俱潜,鸿蒙首初掉。
翱翔双髻峰,名岳恣搜讨。
问年将书亥,禁饮休犯卯。
斋心访隐诀,一御箨龙矫。
再乞安期蒲,坐令白发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朋友赠送的"罗浮竹叶符"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全诗主要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情感:

1. 向往仙境(前16句)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一直对神奇事物充满好奇,但没机会去罗浮山这样的仙山游玩。他听说那里有刘仙人的古坛,种着永不凋谢的仙草。通过描写仙人用竹叶画符的场景,展现了神秘的道教文化魅力。

2. 珍视赠礼(中间18句)
朋友赠送的竹叶符让诗人非常感动。他把这些符比作可以吃的仙丹,称赞它们精巧绝伦。诗人自嘲说虽然读了很多书,但还是看不懂这些神秘的符文,暗示道家学问的深奥。

3. 求仙心愿(最后16句)
诗人表达了自己也想修仙的愿望:希望能佩戴着这些符箓,像仙人一样在罗浮山遨游。他打算斋戒修行,学习长生之术,甚至想再向仙人讨要能让人返老还童的仙蒲。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虚实结合:
- 实写:具体描写了竹叶符的样子、朋友的馈赠
- 虚写:想象仙山景象、仙人生活
通过这种写法,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又抒发了对道家仙境生活的向往。诗中用"可遇不可求"等句子,暗示机缘的重要性,这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