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寺

浮图传说建开皇,木塔巍于柱石坊。
一粒可真凝佛骨,九层还似巩仙房。
尉迟昔已迁麟阁,迦叶今犹认鸽王。
试问回澜劫几许,巍然独峙鲁灵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而庄严的木塔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它的神圣与不朽。

首联"浮图传说建开皇,木塔巍于柱石坊"开门见山,说这座佛塔相传建于隋朝开皇年间,木塔高耸入云,比石柱牌坊还要雄伟。"浮图"就是佛塔,"开皇"是隋文帝的年号,点明了塔的历史悠久。

颔联"一粒可真凝佛骨,九层还似巩仙房"用两个精妙的比喻:塔中供奉的佛骨舍利虽然小如米粒,却凝聚着佛的真身;九层塔身宛如神仙的居所。"巩"是坚固的意思,暗示塔的稳固。

颈联"尉迟昔已迁麟阁,迦叶今犹认鸽王"引入历史人物作对比:唐代功臣尉迟敬德的画像早已移入凌烟阁,而佛陀的大弟子迦叶尊者至今仍能认出转世为鸽王的佛祖。通过这一古一今的对比,突出佛法永恒。

尾联"试问回澜劫几许,巍然独峙鲁灵光"是全诗高潮:试问经历多少劫难("回澜劫"指动荡岁月),这座塔依然如鲁灵光殿般巍然独存。用汉代著名的鲁灵光殿比喻木塔的坚固不朽。

全诗通过时空交错的写法,将历史传说、佛教典故与现实景观融为一体,赞美了木塔寺穿越时空的庄严气度。诗中"一粒"与"九层"的对比,"昔已迁"与"今犹认"的对照,都形成巧妙张力,最后以"巍然独峙"的雄浑意象作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