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探讨了关于生命轮回和心灵解脱的哲理。
第一句"行於异路且轮回"是说:人生就像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不断经历各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像我们每天重复工作、生活,或者经历相似的喜怒哀乐。
第二句"百亿分身拨不开"用夸张的比喻:我们内心有无数个"自己"在互相拉扯,就像有上百亿个分身一样理不清。这其实是在说人内心的矛盾纠结——明明是一个自己,却总是被各种想法困扰。
第三四句最有意思,把地狱天堂比作"天台"(可以理解为心灵的高处):地狱和天堂其实不在别处,就是我们内心不同状态的写照。当我们内心痛苦时就是"地狱",内心平和时就是"天堂"。这些状态就像住在同一个"天台"上的邻居,会互相呼唤影响。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它告诉我们痛苦与快乐都是内心的选择,看似复杂的人生困境,其实都源于我们如何看待。就像住在同一栋楼的邻居,地狱和天堂离得很近,关键看我们选择敲开哪扇门。这种把深刻哲理融入日常比喻的写法,让抽象的佛理变得亲切易懂。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