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一个宁静又略带困顿的乡村生活场景。
前两句写景:新生的竹笋长得茂密,把小径都遮住了;溪水上涨,漫过了稀疏的篱笆。这两句通过"笋生"和"溪涨"两个动态画面,生动表现出初夏万物生长的旺盛生命力。
中间四句转入农事和生活:正是插秧分苗的农忙时节,也是煮蚕茧抽丝的时节。但接下来的画面却有些窘迫——雨天昏暗,连鸡都懒得活动;米缸见底,老鼠也跟着挨饿。这里用"鸡共懒"和"鼠同饥"的拟人写法,巧妙暗示了村民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写村巷冷清:整个村子没有访客,只有消瘦的自己清楚这种清贫的生活。一个"清羸"(清瘦)既指身体,也暗指生活的清苦。
全诗妙在:
1. 用生长旺盛的自然景物(笋、溪)反衬村民的困顿生活
2. 通过鸡、老鼠这些小动物的状态来侧面反映人的处境
3. 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比如"雨昏鸡共懒"就像一幅生动的乡村速写
4. 结尾的"自知"透着淡淡的无奈,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隐居乡村的复杂心境
这首诗没有直接说穷说苦,但通过一系列鲜活的乡村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宁静又困顿的初夏乡村图景。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