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飘落的唯美画面,通过四个不同场景的切换,展现了梅花凋零时的灵动与诗意。
前两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起笔:寿阳公主的楼台边,晴日里的梅花悄然飘落;南朝孝武帝的宫殿中,晨露点缀的梅花晶莹闪烁。这里用贵族场所暗示梅花的高洁气质。
后两句转入动态描写:水乡的人们争相划船,只为接住随风飘落的梅花;洛河堤岸上,连马儿都忍不住驻足,想留住这份美好。诗人用"乘兴棹""有情鞍"的拟人手法,生动表现了万物对梅花的怜爱。
最后两句最精妙:蝴蝶翅膀般的花瓣轻盈难拾,白鹤羽毛似的落梅飘散难聚。这两个比喻既写出花瓣的轻盈洁白,又暗含"美好事物易逝"的惆怅。特别是"轻难拾""散未抟"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见花瓣在风中打着旋儿飘落的画面。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宫廷到民间,从水面到堤岸,最后特写飘落的花瓣,用多角度观察展现梅花凋谢时惊心动魄的美。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梅花飘落场景的细腻刻画,自然流露出对短暂美好的珍视与惋惜。
崔鶠
崔鶠(yǎn),元佑进士,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司户参军、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宣和六年(1124)起用为宁化军(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北宁化)通判,召为殿中侍御史。宋钦宗即位,以谏官召用,上书论蔡京之奸时,曾论及当时的文禁:“若苏轼、黄庭坚之文章,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其苛锢多士,亦已密矣。”而此时北宋垂亡矣。他深知局势难以挽回,“每叹天下事不可为”(吕本中《师友杂志》),不久得挛疾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