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长寿老人李氏的挽诗,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她平凡而圆满的一生。
前四句通过历史典故展现李氏的人生境界:像梁鸿孟光夫妇那样淡泊名利,像崔母为儿媳祈祷那样慈爱。她亲身经历了多个朝代变迁,见证了三代子孙的繁荣,说明她既超脱又重视亲情。
五六句用生活化的比喻:像品尝美味一样,人们只看到她和睦的家庭(翕翕),却忽略了背后长久的付出(耽耽)。这是说她的幸福不是偶然,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经营。
最后两句略带遗憾:虽然活到近百岁很了不起,但比起她为家庭付出的辛劳(三万五千天≈96年),还是觉得不够。这种"遗憾"反而更凸显她生命的充实。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一样,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位传统女性如何在平凡中活出伟大。最打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对普通人生价值的真诚肯定。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