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松

长松九里郁葱哉,偃盖蟠空接上台。不尽五株封泰岱,却从三竺问徂徕。

壑藏风雨龙鳞老,涛挟云霄凤吹哀。竹箭江南良足美,那知此有栋梁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郁郁葱葱的九里松林,赞美了松树的高大挺拔和坚韧品质,同时暗含了对人才的赞美和期待。

1. 画面感十足:开头就勾勒出一片绵延九里的松林,松树茂密高大,树冠像伞盖一样伸展,仿佛能碰到天上的楼台。这种夸张的写法让人感受到松林的壮观和生命力。

2. 用典巧妙:诗中提到泰山的五棵松树(象征帝王封禅的荣耀)和徂徕山(以松树闻名),但诗人却说这里的松树比它们更值得关注。这其实是借松树来比喻人才,暗示江南虽然风景秀美("竹箭江南"),但真正能担当大任的栋梁之才(松树)却在这里。

3. 拟人化描写:把松树皮比作老龙的鳞片,把松涛声比作凤凰的哀鸣,既写出了松树的沧桑感,又让自然景物充满灵性。特别是"龙鳞老"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带着对岁月沉淀的敬意。

4. 深层寓意: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表面是说人们只知道赞美江南的竹子(竹箭),却忽略了这里更有价值的松树(栋梁材)。实际上是在说:不要只关注表面光鲜的事物,更要发现那些真正能堪大任的人才。

全诗通过赞美松树,表达了作者对真正人才的珍视,以及对世人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感叹。写法上虚实结合,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又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意味深长。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