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连惟馨之小湖兼简程节推

本有瓜葛旧,况乃桑梓情。
浮云无定姿,飘泊湖溪滨。
春晴百花发,忍对江头别。
垂杨弄柔丝,含愁不能折。
湖溪故人心,寒潭照秋月。
一别经十年,俯仰伤契阔。
为言山中友,青阳半华发。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词。

首先,从标题《送连惟馨之小湖兼简程节推》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是连惟馨,去的地方是小湖。同时,诗中也有对程节推的简短问候。

诗中首句“本有瓜葛旧,况乃桑梓情”,可以理解为作者和连惟馨之间有深厚的友情,像瓜和葛一样紧密联系在一起,且这种情谊又与故乡的情感紧密相连。

接下来,“浮云无定姿,飘泊湖溪滨”。作者用浮云比喻自己和连惟馨的漂泊生活,无定姿的浮云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而湖溪滨则是他们共同的生活背景或目的地。

然后,“春晴百花发,忍对江头别”。这里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盛开。但在这样的美好时刻,作者却要面对和朋友的离别,心中难免有些不忍。

“垂杨弄柔丝,含愁不能折”。垂柳的柔丝象征着离别的愁绪。作者含愁折柳,却无法割舍与朋友的深厚情谊。这里充满了离别的哀伤和不舍。

接着,“湖溪故人心,寒潭照秋月”。这里的寒潭和秋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心情。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连惟馨深深的思念和关怀。

然后,“一别经十年,俯仰伤契阔”。作者感叹与连惟馨一别已经十年,时光飞逝,让人感叹不已。这里的“契阔”意味着长时间未见面的遗憾和怀念。

最后,“为言山中友,青阳半华发”。作者告诉连惟馨,山里的朋友虽然年华已逝,但我们的友情依然如初,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连惟馨深深的友情和不舍的离别之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蔡沈

蔡沈(1167—1230)一名蔡沉,南宋学者。字仲默,号九峰,南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蔡元定次子。专意为学,不求仕进,少从朱熹游,后隠居九峰山下,注《尚书》,撰《书集传》,其书融汇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