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日恭奉皇太后木兰行围启跸之作

每岁金秋举狝苗,悠悠旌旆马萧萧。
承欢内外都无间,绳武觐扬亦孔昭。
示法子孙从启跸⑴,随围宾客扈来朝⑵。
新携回部鹘师赤⑶,高处兴安试放雕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写的秋猎纪行诗,用大白话讲就是记录他每年秋天带着皇太后去打猎的热闹场面。

前两句说每年秋天都按传统举办狩猎活动,你看那彩旗飘飘、马儿嘶鸣,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这里"狝苗"是古代对秋季狩猎的文雅说法。

中间四句讲这次活动意义特殊:一是能陪皇太后尽孝(承欢),二是继承祖先尚武传统(绳武),三是给子孙示范骑射文化(示法),四是让蒙古王公等宾客一起参与(随围宾客)。简单说就是"全家老小一起传承家族传统"。

最后两句最有画面感:特意带了新疆训练好的猎鹰(回部鹘师赤),要在兴安岭高处试试它抓猎物的本事。就像现在人买了新无人机,迫不及待要去风景区试飞一样,透着股新鲜劲儿。

全诗亮点在于:
1. 把皇家狩猎写得像家庭出游,既有孝心又显亲情
2. "旌旆马萧萧"六个字就让人听见马蹄声、看见彩旗飘
3. 结尾的放鹰细节特别生动,皇帝也有像小孩拿到新玩具的兴奋时刻

本质上是通过打猎这件事,展现清朝"团结家族、怀柔边疆、保持尚武精神"的治国理念,但写得轻松自然,像在说家常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