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首句得诗三首 其三

满城风雨近重阳,及至重阳霁色苍。
问疾客来时一二,登高人想不寻常(时朱丈鹿田招集吴山登高不克赴)。
琉璃水浅盛新月,玛瑙天空映拒霜(梁简文诗玛瑙映霜天)。
谁道秋容丽如许,闭门也有小篇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前后,诗人卧病在床时的所见所感。

开篇"满城风雨近重阳"用风雨欲来的氛围,暗示自己因病无法参与重阳活动的遗憾。但第二句突然转折,说重阳当天反而放晴了(霁色苍),这种天气的反差更凸显了诗人不能外出的无奈。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一边写现实中只有零星访客来探望(问疾客来时一二),一边想象朋友们在吴山登高的热闹场景(登高人想不寻常)。"琉璃水浅"和"玛瑙天空"这两个精致的比喻,把秋夜的新月和霜天描绘得像宝石般晶莹剔透,说明诗人虽然卧床,但对美好秋景依然敏感。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谁说欣赏秋色一定要出门?就算关着门,病人也能在方寸之间写出精彩诗篇(闭门也有小篇章)。这里既带着几分自我宽慰,又透露出文人特有的傲气——身体被困住,但精神依然自由。

全诗妙在把病中的寂寞写得毫不哀怨,反而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豁达的心态,把寻常的养病日子也过得有诗意。尤其最后两句,可以给所有暂时受困的人带来启发:生活的精彩不在于环境,而在于看待世界的方式。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