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运使李工部自陕西移益部十韵

近取河湟议出师,公才正合济今时。
朝廷好问平戎策,郡县无劳谕蜀辞。
萧相馈饷堪仰给,马卿建节忽西之。
未容岁课关中奏,即听风声剑外驰。
垄雪欲飞行路片,江花应发到官枝。
桑麻蔽野居民富,锦绣连甍雅俗熙。
万井讴歌饶乐事,百城财⑴赋省文移。
就更使部虽云速(原作俗,据活字本改),入用王朝固未迟。
绿发贵名由众论,青云旧物是台司。
东归马首须迎驾(活字本作贺),为感新来国士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为好友李工部调任益州(今四川一带)写的送别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其才能的赞赏和对新任职地的美好展望。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才能肯定(前6句)
- 开篇用"河湟议出师"的典故,暗示李工部像古代名将一样有解决边疆问题的能力。
- 说朝廷需要他这样的平乱人才,地方百姓也期待好官,用萧何(后勤专家)和司马相如(文治能手)两位古人作比,夸他能文能武。

2. 旅途想象(中间6句)
- 想象他赴任途中的景象:关中积雪未消,益州已是春花满枝,形成鲜明对比。
- 描绘益州富庶景象:桑麻遍野、锦绣满城,百姓安居乐业,税收工作也会很顺利。这些描写既是对当地的赞美,也暗含对友人政绩的期待。

3. 仕途祝福(后8句)
- 说这次调动虽然突然,但正是朝廷重用人才的表现。
- 提到李工部年纪轻轻(绿发)就受重用,将来必定能进入中央权力核心(台司)。
- 最后以"东归迎驾"作结,预言他政绩出色,很快会被召回京城受奖。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大量具体意象(积雪/春花、桑麻/锦绣)让抽象的政治才能变得可视可感
2. 巧妙运用历史典故(萧何、司马相如)来抬升主人公形象
3. 既有对现实工作的务实考量(税收、文书),又有对仕途的理想展望
4. 通篇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展现了宋代文人既关心国事又重视友情的特质

0